google廣告

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

咖啡豆特性及粉末粗細之簡介

本人喜好咖啡在於他有各種調配及沖煮方式,以下簡單分享本人的經驗:

濾網式的沖煮方式較方便清洗,且本人認為較易沖出自己的喜好,畢竟顆粒大小及份量都固定,只用控制水量來萃取,品質完全掌握在手中,故各國評鑑咖啡的機構都是用濾泡式的方式採樣評鑑;

法式壺是方便沖煮,只要水開了,等水全上昇就可以品嚐了;但其變因太多,咖啡粉接觸熱源的時間難以控制,易萃取過度;咖啡粉的粗細及種類會和煮的方式相關,本人傾向科學化的方式煮咖啡,故煮的方式其時間及水量、粉量、種類都要找出符合自己想要的口感;

喝咖啡不是要好喝而是要符合自己的品味,若要品嚐自己想要的口感的咖啡,建議可以參考各大咖啡烘焙商的單品豆,可以明確的了解到各大咖啡產地的口感特性,如:巴西-偏酸,曼特寧-偏苦,哥倫比亞-有煙味,藍山-酸苦香醇適中,爪哇-偏苦帶土味....等等;

若覺得一開始記不住或覺得麻煩,其實有一種簡單的方式判別可能會喜歡的種類,就是烘焙過的豆色;通常各大產地的評鑑機構,會就該產地的生豆做各種層次的烘焙,找出最適合突顯其風味的烘焙層度做為指標來做成豆(烘焙過的)的出口或生豆交易後的烘焙建議;
依各機構的制定有分成六到九層,大致為:
Green Bean,生豆
Yellow,黃色豆
Cinnamon Brown,肉桂棕色豆
1st POP, City, 淺
2nd POP, Full City, 中
Dark Espresso, 深一
Dark French, 深二
Dark Italian, 深三
參考(在加拿大的咖啡烘焙者)詳見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105062909452

顏 色越淺口感越淡且酸澀味越明顯,反之口感越濃苦味越明顯;故可依豆色大致上來選購符合自己口感的品項,但仍要品嚐過之後才準,因咖啡各地也是有產季的,所 以就算是藍山咖啡也有可能會出現口感上些許的差異,單指印尼產的爪哇(羅巴斯塔)和曼特寧(阿拉比卡)雖皆是深度烘焙,但其口感及香氣因其生產過程及豆種 上的差異而不同;

註:阿拉比卡及羅巴斯塔為目前市場上較流通的咖啡品種:
依外觀來區分-前者較扁,後者較圓;
依口感來區分-前者較豊富,後者較單純;
依價格來區分-前者較高,後者較便宜;
依產量來區分-前者較少,後者較多;

總而言之,咖啡的好壞是因人而異;所以本人只要求新鮮的咖啡(最好是前一天烘培的,需一天熟成),而口感會因產地、烘培度、粉末粗細、沖煮萃取時間、水温、水量、及品嚐時間而變化;建議大家可以找出自己的味道...